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新闻资讯 » 测绘文苑
贵阳的秋
  字号:[ ]  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
一场不期而遇的微凉,轻轻漫过纱窗,雾气漫上楼顶——这是贵阳寄来的请柬,秋,终究是来了。风里裹着草木湿润的香,树在摇它的叶,蚁在搬它的食,湖在熨它的波,雏菊花攥着最后力气盛放,要为这场秋日盛会,添上最鲜活的一笔。

雨是贵阳秋的主角,偏生是位冷峻的演员。自入秋起便未缺席,用绵长的雨丝唱着慢歌,直到冬的序曲响起。若说微凉是秋日的入场名片,那金色梧桐便是最妥帖的伴舞,为这份清冷缀上暖意。西南的梧桐不算高大,却透着独特的秀气,不施粉黛,也不怯场,像山间长大的姑娘,筋骨结实,带着股韧劲。它们立在道路两侧,枝叶相挽着拢住来路,也拥着这座高楼林立的城。

黔灵山的猴儿剥了路人递来的橘子,橙红的果皮落进绿树丛,竟似滴入宣纸上的墨,慢慢晕染开。山里的秋从不是一夜变红,而是绿中藏红、红里裹黄,像打太极的老者,在一推一拉间,调和出天地间最从容的韵律。南明河的秋更慢,银杏叶飘落在水面,倒影随波轻晃,倒像是为河景拓了幅会动的画。

赶集日是贵阳秋最生动的注脚。折耳根用指甲一掐,“咔嗒”脆响里满是新鲜;农户挑来的野毛栗、猕猴桃堆得冒尖,野刺梨裹着霜似的,勾着路人的眼;卖松子的老板懒得吆喝,只顾自己剥着吃——连卖家都忍不住的吃食,还愁不地道?

青岩古镇的石板路被晒得发亮,映得出行人的脸。秋日午后的阳光里,黄家玫瑰糖的甜香漫过巷口,老人们坐在门边纳鞋底,用方言拉着家常,连眼角的皱纹里,都盛着温柔。

入秋的仪式感,总得靠一顿热乎饭撑着。酸汤火锅是首选,毛辣果发酵的红酸汤煮牛肉,鲜得能舔盘;米汤发酵的白酸汤涮素菜,清爽解腻,锅里翻腾的热气,裹着满屋子的生活气。若想换口味,豆米火锅也不错,浓稠汤汁裹着食材,一口下去全是实在。早餐懒得吃粉面,就来碗糯米饭,折耳根的脆、脆哨的香,裹着糯米嚼着,再用塑料袋揣着暖手,暖了手也暖了胃,一举两得。

贵阳的秋,是调色盘调不出的层次,是画笔描不尽的温润。它像慢镜头里的风景,不疾不徐地嵌入时光,温度刚好,景致渐浓,没有半分仓促。既有夏末的余温,又有秋日的湿润,就像这座城,能容得下写字楼里的忙碌,也盛得下巷弄里的闲适。

它卸了夏日的喧嚣,换了秋日的宁静,适合煮茶慢饮,也适合温酒小酌,热烈时藏着烟火气,从容时又透着雅致。它从不用力讨好谁,却让每个走近它的人,都忍不住读懂——这,就是贵阳的秋。
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