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新闻资讯 » 单位新闻
为了共同的心愿——贵州地矿测绘院“三调”技术员群像
  字号:[ ]  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
国土调查是一项十年一度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,是全面掌握自然资源现状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。早在2007年起,贵州地矿测绘院便积极参与国土调查工作,曾承担省内外12个县(区)土地调查工作,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获得多项先进表彰。2018年,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(以下简称“三调”)全面启动,该院再次勇担重任,通过公开招投标承接了贵州省16个县(区)的调查任务。

面对时间紧、任务重的严峻考验,一群“三调”技术人员扎根黔中大地,以坚守诠释初心,以党性彰显担当,以“零容忍”的态度守护数据真实准确,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为国摸清资源家底的责任与执着。

他们是黔山秀水间最可敬的测绘人:有参与过三次国土调查、即将退休的老同志,也有刚入职的“90后”实习生;有操过老式平板仪的资深测量员,也有操控无人机的航测尖兵;有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先进典型,也有默默奉献的技术骨干;有产假刚满返岗的母亲,也有并肩作战的“测绘夫妻档”。尽管身份各异,他们拥有共同的名字——“贵州三调技术员”,怀揣着同一个信念:“查清国土家底,保证三调数据准确可靠!”

“困难只是暂时的,必须干好三调!”息烽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胡余万带领团队全程参与“三调”预判、修改检查、外业核查与数据库建设。面对长期伏案作业的疲惫,他有自己的“解压法”,累了就和同事交流探讨,或是带着图纸去项目区实地对照,把野外现场当作业务课堂,图纸结合实景学习,既放松身心又精进业务,让辛苦的工作多了份巧思。

“这条线没闭合,必须改!不然会影响数据,给建库同事添麻烦!”威宁项目部的晏克志,入职第三年便扛起质量检查重任。曾参与农经权项目的他,凭借勤奋好学快速吃透“三调”业务,对质量要求却严苛到“鸡蛋里挑石头”。同事们说,他性格温和却坚守原则,技术难题有求必应,紧急时刻总能挺身而出——那次连续熬通宵赶交数据库的经历,已成为项目组共同的记忆。虽然常因严格而被“吐槽”,但他的认真负责,成了项目质量的“定心丸”。

“办法总比困难多,干完三调再回家!”这是“三调”技术员们挂在嘴边的话。2019年2月,临近春节的贵州雪花纷飞,刘波和同事仍在野外开展外业举证,雪花落在肩头,他们用冻僵的手指在平板上判图标记,哈气暖手后继续奋战,直到除夕前一天才收队。提及家人,刘波眼眶湿润——离家时孩子尚未断奶,他将牵挂写进打油诗:“为了三调,跑遍贵州,各种地类,搞昏脑壳,咔咔角角,记在心头…”。

即将退休的徐卫东,连续数月扎根项目,家人不解:“都要抱孙子了,还天天跑项目区,图啥?”他却笑着反驳:“快退休更要站好岗!我参加了三次国土调查,摸清、保护国土是使命!只可惜,下次‘四调’我可能赶不上了。”话语中带着些许遗憾,却藏不住对测绘事业的赤诚之情。

项目组里的年轻母亲们,更是把“坚韧”写进了日常。威宁项目部的唐安敏,两个月没见孩子,想娃了就把手机放电脑旁,听着孩子的声音干活,“听着听着就又有干劲了”,清瘦的脸上挂着笑容,眼角却闪着泪光——她的丈夫和哥哥也奋战在其他“三调”项目上,一家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各自努力。张琴则在孩子还在襁褓中就奔赴350公里外的威宁项目部,下测区、出野外、建数据库,把精力都放在“三调”的细枝末节里,连照顾五个月大的孩子都挤不出时间,“任务再重,干完就能回家了”,朴实的话里满是坚定。

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!”2019年4月7日,道真三调项目部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——时任测绘院党委书记杨通廷带领全体党员,为因忙于“三调”工作而推迟宣誓的吴霞补办了仪式。35岁的吴霞是测绘高级工程师,也是项目部的“拼命三娘”,所有数据资料都要经过她修改、检查、汇总,为赶工期,她曾一个月没洗脏衣服,连续一周靠外卖在办公室解决三餐,体重增加了8斤;为修正图斑精度和拓扑错误,她常通宵达旦连干24小时。更让人动容的是,她将上小学的孩子托付给奶奶照顾,甚至请学校暂缓孩子的学习任务。但当被问及是否辛苦时,她总是说:“不辛苦,做三调的人都一样,其他人比我更辛苦!”。

党员唐少杰和杜正江,是项目部的“无人机黄金搭档”。2019年4月8日,两人早早赶到务川县的起降点,把半山平地擦得干干净净,小心翼翼地摆放无人机,耐心细致检查部件。正午时分,30多度的高温下,紫外线强烈灼人,杜正江为保障航拍质量,不戴防护用具紧盯无人机,“戴了看不清,影响航拍质量”;唐少杰则蹲在地上核查飞行指标,脸被晒得通红。自2015年搭档以来,他们已安全飞行超过5000平方公里,“三调”期间连续奋战六个月,为7个县提供了航飞影像。为保证数据质量,他们总往飞机最高分辨率靠拢,增加像控点布设;天气好就抓紧航测,天气差就跑外业、画图纸,把“精准”要求落实到每一次飞行中。

“保证三调数据真实性,对质量不过关‘零容忍’!”凌晨三点的“三调”工作管理群,依旧信息不断——高波正和同事远程解决当天出现的新问题,“当日事当日毕”是他们的铁规矩。面对贵州无平原、影像易变形的难题,他反复叮嘱:“茶苗没发芽判不准?用无人机辅助、向老乡请教,绝不能错!”2019年4月石阡县成果提交时,他感叹到“建库要懂标准、知项目,才能保规范”,却没人知道,为找举证无人机,他曾被灌木刺得满身是血。紫云项目部负责人何航,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的他,刚挂掉怀孕5个多月妻子的电话,便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项目质量的把控中:“再累也得咬牙扛,质量不能松!”很少有人知道,他妻子曾悄悄拜托笔者,声音轻柔却难掩牵挂:“能拍一张他的工作照吗?孩子总说想爸爸了……”那段时间,何航因连续熬夜瘦了10斤,他妻子也因过度牵挂,情绪波动导致提前分娩,所幸母子平安;而冯清兵为保护举证平板,从两米高土坎摔下,磕破嘴唇也没让设备受损,这样的感人事迹,在项目部中比比皆是。

“要像清楚自己口袋里的钱一样查清国土家底!”总工办高级工程师马玉勤,把三调的苦写成打油诗:“为了一个疑问斑,必须爬山大半天;只要上下同齐心,定把国土摸个清”,爱好摄影的他,镜头里满是图斑和数据。威宁项目部的刘绍英,从文静姑娘变成“黑瘦丫头”,趿着拖鞋打趣“男朋友都弄丢咯”,却在野外累到坐在土堆里时给自己打气:“能参与三调是荣幸,再难也要扛!”去年刚毕业的她,如今已能独当一面,成了外业核查中闪亮的“女将”。

23岁的实习生白浩,更是把“质量第一”刻进了青春里。作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优秀学生,他曾在20多天独立完成12个村的外业核查。2019年2月,为完成石阡大顶山风力发电厂的举证任务,他顶着结冰路面爬上海拔1500多米的山顶,大雾里能见度仅数米,单薄的身子几乎被大风吹倒。第一次拍的照片模糊不达标,他冒着手机可能因低温失灵的风险再次攀登,终于拿到合格举证图。“在少数民族村寨语言不通,就靠手势比划交流、靠跑腿实地踏勘”,这个阳光的男孩,最大的心愿就是“多出力,保质量”。

“三调”期间,贵州地矿测绘院投入累计20万余人次参与外业举证,共完成了110余万个实地举证图斑。外业人员克服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复杂地形条件,穿梭于深山密林开展实地核查;内业人员夜以继日整理数据、建立数据库,确保每一个图斑信息准确无误。最终,该院提交的成果全部通过国家核查,质量优良,所有项目成果均按要求准时上报,为全省“三调”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每一份成果都凝聚着技术员的心血与汗水。当前,贵州国土调查仍将继续,该院300余名“三调”人只是无数测绘者的缩影——他们默默奉献,像战士般坚守岗位,用脚步丈量黔山秀水,用执着守护国土家底,在“查清每一寸土地”的神圣使命中,书写着平凡又伟大的时代篇章。

作者:韦汉华

作者单位:贵州地矿测绘院

编辑:吴慧萍

一审:简  婷

二审:何  航

三审:张  丹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